近年来,雅安市名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“打造千亿茶产业”决策部署,以高标准建设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和平台,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改革“试验田”、农业技术“推广站”、现代农业“样板区”的作用,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该区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有茶园10.16万亩,年产鲜叶8万吨,年鲜叶产值8.1亿元、加工产值11.34亿元,园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40元,高于全国、全省平均水平,园区于2019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五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。
一、强基础,激发茶叶生产原动力
一是全面配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。立足建设标准化、规范化、规模化茶园基地,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、现代农业工程、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等农业项目,加快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建成乡村公路138.8公里,水塘水库203个,排灌沟渠384.42公里,园区高标准农田达98%。二是建立全域茶叶绿色发展技术体系。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7.7万亩,占园区总面积的75.8%;全域推进茶叶基地绿色防控,常年安装黄板27万张,设置频振式杀虫灯271盏;建立“收储运、转化和利用”三级网络体系,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达90%。园区被认定为“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”。三是推广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。积极与省农机研究院合作,开展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研发、引进和推广,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稳定增长、结构不断优化。培育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,茶农装备微耕机、修剪机、采茶机等机械16784台,茶园修剪(耕作)机械化实现100%全覆盖。
二、重科技,提升茶业创新驱动力
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。联合川农大、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、省农机研究院等科研院所,不断强化茶产业基础性科技研发攻关,开发的《野生茶树资源发掘与特色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集成应用》项目获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二是持续推进品种创新。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,建成西南最大的茶树基因库,保存国家级和省级良种250余个、省内外野生茶树种质资源2600多份,育成国家级、省级茶树良种16个,年产优质茶苗15亿株,入选2020年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。三是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。推广应用蒙顶甘露花茶加工方法、蒙顶山茶制备工艺、旋转式紧压茶连续成型机、茶树苗圃整地压实苗床土壤装置、保健茶新产品等20余项茶产业新技术成果,有效提升了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。
三、树品牌,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
一是创新品牌管理机制。全面实施“蒙顶山茶+企业品牌”双品牌战略,设立“蒙顶山茶”品牌专家委员会,制定《蒙顶山茶品牌使用管理手册》,构建起企业和行业维护、行政和司法保护相结合的品牌管理机制,健全蒙顶山茶品牌监管体系。培育出“蒙顶山茶”“蒙顶”“蒙山”中国驰名商标3个和“跃华”“味独珍”等省级著名商标8个。二是擦亮区域公用品牌。连续举办16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,每年组织企业参加成都国际茶业博览会、杭州国际茶业博览会、雄安新区茶博会和四川省农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,不断扩大“蒙顶山茶”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。蒙顶山茶入选“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”,品牌价值达37.14亿元,位列全省第一、全国第七。三是壮大“两品一标”产品集群。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为动力,以“促发展、严监管、创品牌”为主线,持续加强“两品一标”认证,园区茶园全部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,认定《蒙山茶地理标志产品》1个、绿色食品21个。蒙顶山茶成为2020年全国首个荣获“中国气候好产品”的农产品。
四、促融合,注入乡村旅游新活力
一是高起点打造茶园景区。依托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,坚持“茶区景区一体化”茶旅融合发展思路,以“中国至美茶园绿道”为主线,建成红草坪骑游茶乡、牛碾坪科普茶乡、茅河水韵茶乡、月亮湖浪漫茶乡4大组团核心景区,茶中有花、花香茶海、色彩纷呈、四季辉映的特色旅游景观基本形成。成功进入“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”创建名单,蒙顶山茶文化系统被评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。二是高水平举办国际赛事。中国至美茶园绿道获“全国美丽乡村路”称号,“世界茶源-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”获“年度全国茶旅金牌路线”。依托优美的茶园风光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,成功举办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国际赛事,有效提升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知名度和美誉度。三是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。建成新店龙滩子综合体、月亮湖遇见芳华等特色民宿项目,打造红草坪特色美食街、走廊沿线星级茶家乐等特色餐饮项目,形成了游客“来得了、住得下、耍得住”的茶乡特色旅游新业态。牛碾坪茶旅综合体、月亮湖景区双双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,红草村荣获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殊荣,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获“2019年中国美丽茶园”称号。2019年接待游客673.62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60.06亿元。
五、抓带动,形成富民增收向心力
一是强化市场主体培育。制定新型经营主体的认定激励奖补措施,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龙头企业和示范社、示范场。发展家庭农场25家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5个、茶叶企业220家,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、市级龙头企业7家,国家级示范社1家、省级示范社5家。二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。搭建为农服务中心平台,大力发展“菜单式”“半托管”“全托管”三种模式,开展社会化服务,实现便民服务“零距离”、生活服务“广覆盖”、社区服务“多元化”,让小生产对接“大市场”、小农户享受“新生活”。已建成4个为农服务中心、5大农资配送中心、25个鲜叶交易市场。三是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。采取合作制、股份制、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,让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,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让茶农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。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17865户农户从事茶叶产业,占园区农户的89.2%。四是构建“互联网+茶”销售模式。打造蒙顶山茶叶交易所,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作为全国茶叶商品价格信息采集中心;建成茶商在线电子商务平台,在京东、天猫、微店、茶语网及阿里巴巴等各大电商平台建立茶产品销售渠道,持续运营益农信息社47个,为茶企免费提供网上销售服务。